Sunrise

video installation、Inkjet print
11’08”
2023


日出
錄像裝置、藝術微噴
11’08”
2023




《日出》螢幕升降裝置展場紀錄,螢幕未升起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


《日出》螢幕升降裝置展場紀錄,螢幕升起中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


《日出》螢幕升降裝置展場紀錄,螢幕已升起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




「太陽出來了,黑暗留在後面,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,我們要睡了」 — 曹禺《日出》

       

太陽的升起與落下,定義了時間與暦法,建立人類時間感官的松果體也透過接收「太陽光」來調節。形容農耕社會安定作息的「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」在如今的數位時代早已不合時宜,人們的作息起居已然改變。對多數人來說,太陽升起的時候,是把自己的時間交出去給工作的時後,下班後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,太陽卻逐漸落下,就如同《日出》的主角陳白露一般,好像太陽不是我們的。


下班後的人被「螢幕」佔據了視線,直到睡前才甘願關掉眼前的螢幕,「螢幕光」成為了另一種太陽,逐漸介入松果體的書夜調節機制,時間感官也随之混沌。「日出日落」指的是太陽的升起與落下,還是螢幕的開啟與關閉?我們的太陽又是哪一種太陽?



《日出》翻拍螢幕的攝影作品,拍攝台北下班懸日的場景





《日出》錄像截圖



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

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


(圖片提供: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,攝影:ANPIS FOTO王世邦)